推廣遭冷遇的新科技(畫中有話)
2013-10-23 14:56:13 點擊:
據《科技日報》報道,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歷經20多年研制出了無依賴祛煙癮技術,這一被譽為可能改變煙草歷史的研究成果和戒煙的革命性突破技術,在向煙草企業進行市場推廣的過程中備受冷遇。與此相反,此前研發團隊“降焦減害”的研究卻很受煙草企業的歡迎。
同樣是技術創新,卻在煙草行業企業那里得到了截然相反的待遇。很顯然,每個煙草企業都有一個“小九九”,“減害”歡迎、“戒煙”免談的背后是對企業經濟利益的“精明”算計。然而,這樣的算計果然“精明”么?據統計,由煙草引發的疾病所消耗的醫療成本,遠遠超過煙草行業所交的利稅。保住了企業的小部分利益,卻要由社會付出更大的成本來承擔,顯然是得不償失。煙草作為國家壟斷的行業,近年來所受詬病頗多。在今年初由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公布的《控煙與中國未來》報告中指出,煙草行業阻撓控煙工作是導致控煙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。如今,新修訂的《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》所規定的“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”已正式實施,國家逐步加大控煙力度將是大勢所趨。祛除煙癮和無依賴香煙是當今世界煙草競爭的制高點,也是我國煙草行業發展的唯一方向。在我們自主擁有這樣一項革命性的戒煙創新技術的時候,我們自己的煙草企業卻要將其拒之門外。如果反而讓國外企業采用了這一創新技術,到時國內的煙草企業恐怕只能悔之晚矣了。
其實,創新技術或措施無法推廣的現象不僅僅出現在煙草行業,在某些行業也同樣存在。比如一些高耗能的國有煤炭、鋼鐵和電力企業,在實施節能減排以及碳稅征收遭遇重重阻礙,又如推行政府財政“三公”消費公開,呼吁多年卻進展緩慢,重要原因在于推行直接觸及到這些企業或部門的利益。
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,要這些團體在決策時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,考慮更多承擔社會責任,光有目前的力量還不夠,甚至可能要等到該行業發生重大災難事件才行。
- 上一篇:沒有啦
- 下一篇:我國氨基酸產業進入轉型黃金期 [2013/10/23]